华建集团上海院举行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既有建筑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暨上海院总部入驻及标识焕新发布仪式

发布日期:2025-04-18 06:28    点击次数:186

  3月31日,“迭代·焕新”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既有建筑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部入驻及标识焕新发布仪式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市城市更新促进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指导,华建集团(600629)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上海院”)主办。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华;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子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常青;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崔明华;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忻国樑;上海市城市更新促进会秘书长赵德和;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秘书长张俊;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华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龙革;华建集团副总裁徐志浩;华建集团副总裁周静瑜;华建集团财务总监吴峰宇;华建集团工程总监过震文;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集团资深总建筑师沈迪;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张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术院长孙一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院结构总工程师李亚明;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蔚;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刘恩芳;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院总建筑师陈国亮;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院结构总工程师贾水钟;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军;上海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淼;集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分子公司负责人以及上海院领导班子成员、院中层、工团代表等嘉宾出席。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致辞。上海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成功打造一系列历史保护的典范区,并在改造中提出从“拆改留”向“留改拆”的理念转变。这一战略转变,不仅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海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城市建设领域首批成立的国有设计单位。本次总部焕新活动恰逢上海院对原创项目——现代建筑设计大厦更新完成之时,并以“迭代·焕新”为主题,不仅让建筑本身焕发新生,为全市既有建筑存量提供了可借鉴的可持续更新解决方案,而且也是在延伸建筑生命周期同时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呈现出几代设计师的传承创新,是城市永续发展的精神注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常青提到,上海院作为学会的优质会员单位,自成立逾70载以来,始终处在建筑设计领域开拓进取的前沿,其中享誉上海和全国的几代杰出人物及其作品,成为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行业标杆和引领者,硕果累累,不胜枚举。当下,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提质已成为建筑设计行业的主战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等重大。在此,仅提出一项建议供大家参考:即,增加对专业接触面和跨行交叉点的关注与参与,在项目前策划与服务全过程、内生动力发掘与外在触媒助力、历史保护原则与城市更新策略、数智底层模型与创意设计场景、建筑师负责制与建筑业改革潮等几对范畴的讨论中,为行业在现实困境中的成功“突围”与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华表示很高兴能够见证上海院发展历程中的“双新”盛典——总部大楼更新入驻,企业标识焕新升级,既是上海院的迭代更新,更是集团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这座融合了超低能耗技术与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新总部大楼,展现了上海院在绿色建筑领域的领先实力;这个新标识,既是传承历史又是面向未来,彰显了上海院创新发展的的坚定信念。希望上海院以此次“双新”为契机,传承七十余年积淀的匠心精神,怀抱“人民建筑师”的初心使命,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勇挑重担,在绿色低碳、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在城市更新、新城建设、韧性城市打造中彰显设计价值。

  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军回首建院七十二载光辉历程,我们与城市共生共荣,与时代并肩前行。今天,新总部大楼的入驻和标识的焕新,标志着上海院踏上了新的征程。这座新总部大楼,是上海院积极响应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上海市第二批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的典范之作。我们运用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将其打造成为现代化、智慧化、人性化的标志性建筑,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光伏光热一体化、光储直柔等技术策略的应用,不仅优化了用能结构,提高了节能效益,更彰显了上海院“用科技重新定义设计”的坚定信念。此次标识的焕新,是对1998年“SIADR”标识的传承与创新,既保留了历史底蕴,又融入了数字化的灵动元素,寓意着上海院“守正创新”的哲学。这不仅是视觉形象的迭代,更是设计理念的革新,标志着上海院在擦亮“上海设计”金字招牌,凸显低碳智慧时代特征,树立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形象,传承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更加坚实的坚实步伐。

  总部入驻

  刘千伟总工程师、顾伟华董事长、常青理事长、崔明华会长、曹嘉明副理事长、忻国樑秘书长、赵德和秘书长、沈立东总裁、魏敦山院士、邢同和总师、姚军书记、蔡淼院长为上海院总部入驻仪式剪彩鸿运,点睛纳福。

  标识焕新

  值此上海院总部正式入驻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之际,我们怀着传承经典与拥抱未来的双重使命,正式焕新发布企业标识(LOGO),全面升级品牌识别系统,回归使用传承多年的“SIADR”核心标识,“S-I-A-D-R”取自上海院英文名称的首字母,发音“赛德”,字面上可解读为,赛的是德行,竞争的是道德品行。也谐音“赛得”和“赛达”,通过竞赛获得和到达。寓意上海院人在陈植、汪定曾等老一辈建筑大家的教导下,一代代人的努力,怀揣追求卓越的匠人匠心,面向未来的锐力进取。我们也同步更新了官网、宣传册等宣传物料,并开发了电子名片等功能。

  展览导览

  值此总部入驻之际,我们在北楼开启“迭代·焕新”既有建筑智慧低碳改造展,南楼同步进行上海院“场所精神”巡展。上海院创作总监、总建筑师苏昶为大家作介绍及现场导览。

  论坛致辞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既有建筑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是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学术报告厅启用后的首场学术活动。

  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强调当数字浪潮激荡绿色革命,当双碳战略共生历史文脉,城市更新已然成为承载文明赓续与未来想象的重要载体。今日论坛聚焦“迭代·焕新”主题,恰似一剂强心针,必将为城市更新领域注入新的思想动能。站在上海院总部新址眺望未来,我们期待以这个焕新的物理空间为原点,构建更为开放与创新的学术共同体。今天的论坛正是新空间的首次思想碰撞,我们期待以此次论坛为纽带,汇聚规划、设计、生态、数字化等多方智慧,碰撞出既有建筑可持续更新的思想火花,以空间为媒,以学术为帆,共同谱写城市更新的壮美诗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指出城市更新是系统性工程,需贯穿策划、规划到建设全周期。自50年代上海院搬至广东路17号,一直为城市发展与更新竭诚服务。团队持续探索历史建筑更新,如汇丰银行八角厅穹顶马赛克壁画的最小干预保护、人民广场功能迭代改造,并在世博契机下深化工业遗产活化实践。上海院在难得的机遇当中,在各方共同指导支持下,通过实践积累了建筑思想和技术,组建了团队,逐渐形成全院合力。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的更新改造,在既有建筑绿色节能生态这方面的技术措施已经达到了综合效果,这是一个新起步和新发展。今天的论坛旨在凝聚智慧破解更新挑战,推动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助力城市文脉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忻国樑表示,从早期参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如今在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修缮中践行超低能耗建筑理念,上海院始终以“设计赋能城市”为使命。此次北楼改造项目,通过立面优化、绿色技术集成与数字化建造,不仅实现办公功能升级,更成为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成功案例,为行业提供了“从设计到运维”全链条可持续更新的鲜活范本。今日两大活动——总部入驻与学术论坛召开,形成“实践示范-理论探讨”的闭环,并共同勾勒出城市更新的完整图景:技术革新是根基,学术研究是引擎,跨界协同是路径。

  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军指出,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的修缮,是践行“以空间赋能创新”理念的关键一步。这座建筑设计本身便是学术价值的具象表达,更是上海院在既有建筑可持续更新领域的实践典范。建筑不仅是容器,更是触发器。未来,上海院将以北楼为枢纽,深入实施三大行动。一是深耕专业厚度,以既有建筑可持续更新为切入点,推动绿色技术、历史保护、智慧运维等领域的深度研究,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拓展跨界广度,吸引规划、生态、数字化等多领域学者与实践者,在“空间-城市-人文”的多元维度中激发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三是提升行业高度,通过常态化、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将“上海经验”升华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成果,助力中国城市更新实践走向世界舞台。

  专题汇报

  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整体修缮项目责任建筑师、上海院创作总监、总建筑师苏昶作关于北楼改造的专题汇报,题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他提出,在做城市更新的时候,是对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时间线的考虑,以及所涉及的周边大范围城市空间域的影响。简要介绍体块、色彩、城市界面等方面的优化,重点阐述如何通过调研更好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感受,并通过一系列新进创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如旧石材的创新利用、近零废设计、光伏设计、光储直柔等,大大提高舒适性和节能性,激活整个建筑的活力,产生积极影响。整栋建筑都是可体验的可持续展品,既是展厅又是展品,打造成为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的可持续更新的样板。

  主旨分享

  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子力作主旨分享。一是论述了空间再造的三个核心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二是强调了产业选择是决定空间意义和价值的关键,景德镇多年的实践证明,产业选择使城市变得年轻、时尚;三是讨论了在特定空间和产业中重构社群的重要性,强调了以人群为中心的策略,吸引了年轻手艺人、候鸟一族等留在景德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张杰作题为《新质生产力引领老旧厂区更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实践》的分享。工业遗产是价值维度多元、多部门共同关注的遗产类型;保护是共识与前提。他以清华大学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实践为案例,阐述了老旧厂区如何保护与更新。面向高质量发展,量大面广的老旧厂区低碳更新市场前景广泛;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突破并与文化视野融合,城市保护更新工程的维度将愈加拓展综合,是长久性开放课题。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术院长孙一民分享的题目是《精明营建:城市更新的创新赋能与科学重构》。以体育建筑为代表的城市大型工程,广泛涉及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复杂结构、交通市政等多种工程科学统筹;是实现绿色发展愿景,促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推进双碳目标所必须重视的工程建设类型。分享了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场馆工程实践中融入城市环境、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等方面。最后,提出以“精明营建”为理念,建构城市新秩序。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蔚以《改建 - 不间断转变》为题作分享。考虑到当今的全球气候目标,UMBAU(改建)必须从偶然转变为常态。结合德累斯顿文化宫现代化改建、阿尔斯特游泳馆、之禾卡纷花园等设计实践案例,突出了在建筑领域内对城市更新的重视和实践。围绕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的持续性实践展开,强调了这一过程的动态性和永续性。

  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院总建筑师陈国亮分享的题目是《城市更新背景下医疗建筑的生长与迭代》。比较了医疗建筑发展趋势和城市更新要求的内在密切联系,分享了上海市全生命周期肿瘤医学中心的“持续生长”、某康养中心医院项目“院城融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文脉延续”。城市更新为当今医疗建筑的生长与迭代赋予了更宽广的外延、更丰富的内涵。必将助力中国医院可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资讯

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王明峰 3月30日上午,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在四川成都启...

相关资讯